汽车安全气囊在华独“坚强”
发布时间:2014-03-13 新闻来源:慧聪汽车配件网
汽车安全气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功能即是当车辆发生碰撞事故时,避免乘员发生二次碰撞,从而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由此,它的重要性和保护性可见一斑,但事实上,如果安全气囊安放不过关,那么它极有可能成为车祸中的二次杀手,给人致命一击。
这也无怪乎,为何当安全气囊存在安全隐患时,厂家会主动召回汽车。据统计,仅2013年,因安全气囊隐患全球召回的汽车就高达460万辆之多,其中不乏丰田、宝马、通用、本田、日产、马自达、现代、奔驰、大众等品牌车型。
汽车召回本属常见且正常,但无论是哪个品牌,只要它进了中国,“安全气囊”的安全指数便倍儿增,召回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要知道在汽车消费量超过2000万的中国,在全球汽车召回中,涉及中国地区的召回车辆仅4.5万辆左右,不到全球召回数量的1%。这难道真是进了中国,安全气囊也变得坚强了么?
事实上,在中国关于安全气囊出问题的案例也不少。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共接到涉及安全气囊投诉案例为118宗,而其中因事故正面撞击但安全气囊未弹开的案例达40宗,在这40宗安全气囊未弹开的投诉案例中,日韩品牌以18宗占比达45%;其次是自主品牌的16宗,欧美品牌只有6宗。
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关注,你用脚指头也能想象到,没人一个人愿意因为消费某样东西而把性命给搭进去。趋利避害原本就是人的天性。那为什么,来了中国,安全气囊出了问题也没人管、无人问,甚至连全球召回都要中国呢?
这背后不仅是一种制度的缺失,更是一种人心的丧失。
有相关行业人士报料,国内关于安全气囊的生产标准事实上只有两个,即:什么时候打开、什么时候不打开,而且在国家标准之处,作主的仍是厂家自己,它可以根据各自供应商的情况制定自己的标准。同时,在车辆使用中,如果对安全气囊缺乏养护,使用过久也容易出现问题。但制度通常都会作为众矢之的,笔者在此不想多言。
在此仅提出两特例,这些例子中我们更常听见的是一些不和谐的声音,甭管谁有理,这声音听起来就是那样刺耳。
2013年11月2日2时12分许,深圳的车主驾驶长安马自达3轿车发生车祸,车头与护栏发生严重碰撞,现场护栏受损、车头受损、人员当场死亡。车主亲属表示,气囊未爆开而少了一分安全保护,导致铁管直接伤到驾驶员头部及胸部当场身亡的事故。但厂家的回复却是“车辆碰撞程度达不到气囊展开的条件”。
2014年1月1日下午13时15分,王先生驾驶雪佛兰新赛欧不慎在高速上急打方向盘致使车辆正面撞击路面护栏,造成车辆前部严重损坏,而安全气囊未打开。上海通用4S店的回复同样是“由于没有碰到所谓的撞击点”。
“车辆碰撞程度达不到气囊展开的条件”,“由于没有碰到所谓的撞击点”听起来确实理直气壮,容易逃避责任。难道真的是,东西卖出去,其它的都不用管了么?先不用声讨事故是谁的责任,也不想争论安全气囊在这些事故中到底是以什么样的角色出现。只是想说,在任何的交易中,需要再添一份人文心,关怀心。
作为生产厂家,不能总想着钻漏洞,毕竟制度和标准是死,它总会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只有生产厂家和经销们,能够生产或者销售汽车多一份关怀,多身临其境的想想,这不仅是一次交易,一场利益的来往,而是一次生命的交托。生产时,多给自己设点门槛,销售时多提醒客户操作细节,如果在事故中,能够避开那些可以避开的因素就是幸福的。如此,就算汽车召回绕开了中国,我们也不用失落,至少我们还有心去争取。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网 | MSN | 腾讯微博 |